上节课我们说了其中的两种,分别是:零售时间和批发时间,今天我们把剩下的两种说完。
第三种方式:买卖时间
买卖时间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你能零售,或者批发出售自己的时间,那么,你是不是可以购买别人的时间呢?
当然可以,不仅可以,而且我们时时刻刻其实都在购买他人的时间,比如你正在使用的手机;你家里的水、电、煤气;你住的房子;你身边的那张桌子…其实都是别人用自己的时间制作出来的。
你看似是在购买产品,但其实你购买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这个产品放到你的面前而消耗掉的所有参与人员的「时间」。
好,这时候你心里可能会有个疑问:「我为什么需要买他们的时间,而不是自己做一个呢?」
这里边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自己做成本太高了,而且效率极低。
比如一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售价差不多1万块,你感觉挺贵的,但如果真让你自己去造一台,可能给你1个亿,再给你1年的时间,你也不一定能造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花同样的时间,你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比如,你目前的月收入是1万块,那么按每个工作日8小时来计算,你每小时的时间价值就是62.5元。那么,如果一件事能够帮你节省1小时,而所需的费用又低于62.5元,你就应该花钱买,而不是自己动手,对吧?
比如,你正在工作,突然想要去买杯咖啡,但是一来一回可能需要花你半个小时的时间,而如果有个人愿意帮你去买回来,并且需要你支付的酬劳是20块的话,那么,你会选择付钱让他帮你去买,还是剩下这20块,自己去跑一圈呢?
正确的选择是,你应该马上支付这20元让他去帮你买,而不是自己去跑一圈,因为你按你每小时62.5元的时间单价来计算的话,你自己去跑一圈的成本将更贵!
但是,现实生活中呢,大多数人往往都会选择去做一次赔本的买卖…
所以,时间>金钱,能买到的都是便宜的。
好,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件事,就是企业为什么会花钱请你来工作,而不是老板自己去做,或者找公司其他人来替一下呢?
结合上面的公式你思考一下,有两种可能:
第一呢,是你在某方面更专业。
比如你懂人工智能,而他们团队里没人会;如果他们自己从头去学的话,成本太高,结果可能还没你做的好,因此,你的加入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补齐这个能力,你就被雇佣了。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你可以成为他们的帮手。
公司里还有一类事,就是难度不大,但是又不得不做,还特别花时间的事情,比如一些基础的文案编辑工作、程序编译的工作、或者重复度比较高的工作,还有类似前面提到的去买一杯咖啡之类的跑腿的活...这些总得有人干吧,如果让老板、或者某某专家自己去做,时间成本就太高了,同样的时间他们能做更有价值的事。
因此,他们就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节约时间,比如经过一些培训,就可以帮他们把这些不得不做、又价值有限的事情给包元了,让他们能更专心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这类员工公司也需要。
所以,其实任何公司里主要就是这两大类员工:
1.创造价值的员工
2.提升效率的员工
(在文稿中我放了一张示意图,你可以点看看一下)
因此,如果你不能给团队提供他们缺少的价值,又不能帮助团队提高效率,那么你对公司来说就没什么用,你的前途就比较担忧了。
其实作为公司也一样,在招聘员工和管理团队的时候,就得分清楚谁是创造价值的,谁是提升效率的,要让适合的人才匹配适合的岗位,比如你为了奖励优秀员工,提拔了一位技术大牛去做管理,或者让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去负责设计一个产品,那就是把创造价值的人才和提升效率的人才给搞反了,结果就会很悲剧…
所以,并不是说「买卖时间」的这种方式就是让你去办个公司,然后花点钱买一堆人的时间,再把它们卖出去,这就能赚差价了,如果那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创业失败的人了。
好,那这个模式该怎么用呢?
「买卖时间」的本质其实是一个种放大器,就是它得先看「你有什么价值」。
比如你文章写的不错,很受大家喜欢,用半天时间写的一篇文章,就能换来1000元的稿费,很厉害,但是现在你只有一个人呀,除了写稿的时间,你还得花时间寻找甲方,沟通需求,还得自己配图、排版,收集各种案例素材...这些得用去你很多时间,所以你一个月真正能用来写稿子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总价值也并不高,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招人来帮助自己了,你可以先找效率型的人才,培训他,让他帮你节省时间,比如帮你去和甲方沟通需求,给你写好的文章去配图、排版,帮你收集各种需要的案例素材,你只需要专心写文章就可以了,虽然说多请了一个人,看似成本提高了,但是你创造价值的时间变多了,原来一个月只能写10篇文章,现在能写20篇了,那么减去新增的人员工资,总收入反而提高了。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你可能又会有新的想法了,比如我写的内容既然那么多人喜欢,为什么不直接自己运营一个公众号,经营自己的粉丝圈,让内容的价值变得更大呢?
当然可以,可是你并不会经营公众号啊,也不知道如何让公众号拥有商业价值,你只会写文章,怎么办?
对,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招聘「创造价值的人才」进入团队了,你不需要自己去学如何运营一个公众号,或者学习如何将公众号变现,这些学习成本很高,你直接把这些领域里的人招募进团队就可以了,你还是只管写文章...
你看,这就以「你」为核心,然后用「买卖时间」这个模式来不断放大你原有价值的过程...
好,这是第三种时间商人的模式:「买卖时间」,下面我们来说最后一种模式:收时间税。
第四种方式:收时间税
这也是最高级的一种方式,用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名词来解释,那就是:平台。
平台的收入模式是什么呢?
就是你并不需要自己去出售时间,而是创造出一个平台,让其他人到你这个平台上来自由交易他们的时间,而你,只需要对他们的每一笔交易进行「抽税」即可。
什么是抽税?就比如国家是一个平台,你每个月的工资超过一定金额之后(比如2019年的标准是5000元),那么你就需要向国家缴纳一部分原本属于你的收入,这笔缴纳出去的钱就叫做「税」,而这个过程中国家作为平台并没有直接向你出售商品或者给你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比如说像淘宝、微信、滴滴专车…还有国外的类似亚马逊、facebook、uber、苹果的appstore…还有类似证券交易所,赌场...这些都是平台,他们不直接向用户出售商品,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人在上面进行自由的交易,而他们,只需要从平台上的每一笔交易中,抽取一部分做为自己的收入即可。
你可以看到,当平台上的人越多,交易量越大,平台能抽的税也就越多,因此这种方式一旦成型,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前提下,它们就能像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的给平台赚很多钱。
这是不是听着很诱人?
确实,这种方式太赚钱了,因此许多创业者都对它趋之若鹜,动不动就说自己要做一个平台,但结果呢?
结果往往是:平台是做出来了,但没有人来…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平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很多创业者把这点其实都给搞反了,他们喜欢上来就把什么都想好了,咔一下,做一个顶层设计,先把平台这个「空壳子」搭出来了。然后呢?然后就开始即找卖家又找买家,然后发现没有买家,卖家不愿意来;没有卖家,买家来了没东西买…怎么办?结果恶性循环,最终两边都没有人。
那平台应该怎么做?
几乎所有成功的平台,都是从一个单点开始慢慢演化出来的,什么意思?
比如说,腾讯是从qq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开始的、亚马逊是从自营网上书店开始的、facebook是从校园内的一个女生比美网站开始的…你想做平台,只有先瞄准其中某一端的用户,让他们对你的工具或者产品产生依赖,专心服务好他们,把他们先养大,等有了充足的流量之后,另外一端也就慢慢能自己长出来了。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表示不服,说:「可以烧钱啊,我可以即补贴买家,又补贴卖家,如果效果不明显,那就加大力度!你看打车软件不就是这样烧出来的吗?」
好吧,土豪,我们还是做朋友吧…
不过,很可惜,这还是只看到了表层,平台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网络效应,或者说网络效应也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能不能对平台上的人「赋能」?
什么意思?
我们再回到那个公式:
一个卖家,选择你的平台,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帮助他的个人生产总值变的更高的,而通过之前的学习你已经知道,想要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总值,有两种方法:
第一,提高他的时间单价。
比如说他是做知识付费的,你的平台能否帮助他在写内容、编辑内容、录制内容、声音优化、个人品牌塑造、专家指导...等等方面进行赋能呢?让他可以通过你的工具,将课程录制的更好,或者制作的效率变得更高?
第二,提高他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就是让他的创作能更快的触达更多的用户。比如你现在平台上有1000个做知识付费的讲师,现在来了10万用户,请问用户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你又如何保证这1000个讲师在这里都有市场?又如何让其中的优质内容获得更多的用户,让劣质的内容自然淘汰?如何让新的优质内容,迅速脱颖而出?
因此,你可能需要引入数据智能来优化供需匹配...
所以,如果你只是做了一个叫做「平台」的外壳,让双方仅仅拥有了一个可以彼此进行交易的「地方」,却没给他们「赋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过来?还心甘情愿的被你抽税?
这就像你买了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空地,然后告诉所有人,说:「你们可以到这块场地内进行随意的交易,不过我并不保证你们的资金安全,我也不保证场内卖的都是正品,场地里也没其他东西可以看、可以玩..但是我却你们有个要求,就是对你们的每笔交易要抽5%的税,你们愿意来吗?
好,都不愿意来?
那每个进来的人我补贴给你们2块钱,有没有愿意来的?
...
所以,抽税,抽的到底是什么?抽的就是你为他们赋的能所带来的「额外价值」对应的报酬。
因此,如果你想做平台,就先别去做什么顶层设计,也别迷信什么网络效应,傻乎乎的拿钱去干烧,你要先想清楚的是:「你到底能如何为用户赋能?」
当你能把这点做到极致了,所谓的「平台」它就会自己慢慢演化出来了!
小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今天我们说了时间商人的后面两种方式:
1.时间买卖:它的本质是一个放大器,通过买入别人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效率、提高时间单价、扩大生产规模。
2.收时间税:建立一个平台,让尽可能多的人在上面出售自己的时间,而你通过收税来赚钱。平台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你想做平台,就得先从单点出发,想清楚你能为谁赋能。
今天留给你的思考题是:
你还看到哪些买卖时间、或者是收时间税的商业案例呢?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