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努力的怪圈:人为什么会欺骗自己 | 初欣运营网-ag真人手机版-ag真人试玩平台

每年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的年轻人不计其数。

有人看着同班同学们每天早起占座,大一就为考研做准备,就想自己的成绩也不能落下,但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每天上课拍ppt倒是很积极,就是再也没打开看过。

有人看着舍友们在积极备考英语,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就想也多学学英语考个好成绩晒一晒,但跟着舍友早出晚归了一整天后,只记住了abandon,生动演绎了「一杯茶一页纸,一坐一整天」。

有人看着社团的朋友们在学校晚会上表演才艺,于是也想学一门乐器出出风头,但买回吉他后把玩了一个月,教学视频看了不少,就是一个音阶都没记熟。

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不是假装努力、自己骗自己吗?

还真说对了。

从最开始设定目标,到过程中假装努力,甚至到最后挂了科、复盘分析原因,每个环节时,他们都在欺骗自己。

在恐惧失败、焦虑掉队的驱使下,他们陷入了假装努力的怪圈。

有些人在设定目标时就欺骗了自己,直接把别人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其实自己只想表现得合群一些,根本没有想完成这件事。

从小时候起,老师和家长就会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出高分,考上大学,出人头地。」

大人们给我们设立了共同的目标:好好学习,考好成绩。

但长大后,进入大学,老师和家长不再那样严厉地约束和督促我们了,这时候,我们的目标变成了什么呢?

也许就有人答不出来了。

学专业、学英语、学吉他,这些目标虽然都是好目标,但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事情。只是因为,身边的人在做这些事,他们又没有想好真正想做什么,就从了众,把身边人的目标「据为己有」。

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谁都不想被身边努力的人落下

有一个「假」目标,过程中的努力,也很难是真的。

身边人定下自己的目标时,想的是掌握知识或技能,这是一种掌握目标;而假装努力的人定下从众的目标时,想的是别被身边人看不起,这是一种表现目标。

如果把对成功掌握某些知识、某项技能的向往画成横轴,把对在测验中失败、给身边人留下坏印象的回避画成纵轴,那么他们就是右下角的「避免失败者」

他们其实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并不渴望成功,所以不会真的努力——没必要呀;但又因为非常害怕失败,所以不敢真的努力——万一真的努力了还失败了,那不就显得自己很没用吗?

看清这个本质原因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上大学之前,我们身边也有「假装努力」的现象,只是那时候外界约束很严,大家都很忙,所以没有那么容易发现罢了

比如,同学们上课都记笔记,考试后都会抄错题集,但其中一些同学下次遇到课堂上的知识点、上次做错的题目,还是会错。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想掌握这些知识,所以没有仔细思考;但又怕如果不这么做,老师会责怪自己,所以还是从众地记录下来,假装努力着。

这样假装努力会让他们内心舒坦吗?

其实也未必。

虽然有些假装努力的人会在朋友圈自嘲「又在图书馆睡了一天」,但同时,他们的内心可能也很紧张,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一定有效,会害怕之后的失败。

他们对失败的恐惧,归根结底是对自己无能的恐惧

所以,在真的失败之后,他们还可能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归因于任务太难、运气不好等外界因素,或者换一种方式继续骗自己,比如认为「这件事根本不重要」。

对失败的恐惧,真的会驱使人做出看似荒唐的事情。除了假装努力的人,图1中还有其他人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右上角的矛盾体,就是又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的「过度努力者」,与「假装努力」的人有不同又有相似,他们是真的努力了,但又会「假装不努力」。

这样,成功时,他们的成绩就更有价值,让人觉得「他有能力到不努力也能做好」;即便失败了,也能用「没努力」这样的借口打掩护,免得被别人觉得无能。

从众的目标 对成功掌握技能的漠不关心 对表现失败的恐惧,最终造就了一个假装努力而内心焦虑的「演员」。

因为努力是假装的,他们自然也得不到真实的成长。

几年前,有一位网友向我咨询心理学考研的问题,还给我发了他的日程计划,从夏天到冬天的每一天,都被各种颜色的填充着,黄色的半天是学英语,蓝色的半天是复习专业课……我看着准备像是十分周全,便鼓励了他几句。

结果到了考研的日子,考试第一天结束,他就再次找到我跟我说:这次的题太难了,我觉得我考不上了,准备二战啦。

随后的两年,他又考了两次。

第三次考研结束时,他终于向我吐露了真相:「其实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毕了业能干什么,大家都在考研,家里也说我有个硕士学历会更好找工作,我就也考了。我其实知道自己大概率考不上,因为每天在自习室里我都看不下去书,在网上找很多博主咨询也只是想获得一些鼓励和安慰……」最后,他说,「三年了,我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我去找工作了。」

「假装不努力」的人在骗别人,即便被拆穿,别人也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假装努力」的人骗的可是自己啊,到了最后,那个付出了巨大时间成本却一无所获的人,也是自己。

由于得不到成长,假装努力的人内心也很容易日益焦虑:我这样一直原地踏步,还能有成果吗?还来得及吗?

在焦虑的影响下,他们也没法冷静地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只能继续沿着假装努力的路走下去。

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

那么,这些痛苦的「演员」们该如何走出假装努力的怪圈,避免发生这些不良的后果呢?

只要你走出这四个误区,就好了。

1.立刻停止假装行为?错!画出你的「冰山」,先正视内心的恐惧

也许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内在的情绪、需求对自己行为的驱动有多强。

情绪聚焦疗法认为,人们的行为、想法背后,都是情绪、需求、内在自我在驱动,不改变内心,就很难改变外在,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想要挪动它,可不能忽略了水面下藏着的坚实的主体。

举个例子,假装努力考研的行为,是出于逃避失败的想法,其背后的情绪是焦虑和恐惧,而深层的需求是被认可,这些都来源于自己不够安全的自我,好像不假装努力来合群就意味着会被排挤、自己会没有价值。

想要改变表层的行为、想法,其实要从正视深层的情绪、需求开始。你可以在图2的基础上,写下自己假装努力时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脑子里那些引起你恐惧焦虑的想法,写得越具体越好,这样就能跳出这些想法,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这些想法,看这些想法有什么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就是探索自己深层需求的切入口。

了解了自己的深层需求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这些需求,并不一定只能通过假装努力来满足。那位因为同学在考、家人支持就选择假装努力考研的网友,如果能够坦诚地和家人交流一番,说出自己认为考不上研就会不被认可的担心,也许就会发现,家人并不只是看重他的学历,而是无论他做什么都支持他。

另外,如果自己的恐惧、焦虑等情绪已经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自己无法调节了,那么首先要做的,一定要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找不到兴趣目标?错!不能靠找,要靠做做试试

当提到设定目标时,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兴趣。

你也许会说:「我也知道,我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呀。」

这就是对兴趣有误解了。

兴趣大部分是培养出来的,而不仅仅是「发现」出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兴趣最初的激发,也许依赖于任务的外部特征和社会支持,比如看到了同学在舞台上表演乐器觉得很有意思,而身边恰好还有朋友也这么想,鼓励你去学一学。这时候,你就萌发了对学吉他的初步兴趣,但这只是一个起步。

兴趣的发展和稳定依赖于个人对任务价值和意义的认可,以及持续的投入努力。

当有了初步兴趣后,就需要开始做点什么,你可以自己尝试练习,也可以观看观摩别人的练习。

还是以学吉他为例,当你弹出第一个和弦时,如果觉得这真好听、还真是让人有点享受呢,那么最直接的尝试、体验就给你带来了正向的反馈,让你觉得自己的练习是有意义的,让兴趣变得更浓厚了一点。

而看别人沉浸在弹唱练习中、觉得这表现真是太帅了,这种对榜样的观察学习,也能让你对练习吉他的兴趣再高一点。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储备的增加,吸引你的已经不仅仅是上台表演的风头了,你会觉得,原来音乐知识也如此丰富有趣,各种乐器有这么多相通之处,这些知识的内在结构联系,成为了你兴趣最深层的底蕴。

比起「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去做」,我们更应该「持续投入做一件事然后对它产生兴趣」。

当你觉得理解和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好像有点爽时,你就迈出了从关注表现目标转向掌握目标的第一步,就不会那么容易再陷入到假装的陷阱里了。

3.这次失败=我不行?错!问自己两个问题,培养成长型思维

而想要从表现目标思维真正转变为掌握目标思维,还需要转变背后隐含的观念。

想要有好成绩、出风头的人,大多数怀有固定型思维,也就是认为能力是稳定、不可改变的特质,觉得有人能表现好是因为他们聪明,他们害怕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暴露了自己能力的短板。

而想着掌握一些知识一门技能的人,更多地抱有成长型思维,觉得努力学习练习,就能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获得成长。他们并不会恐惧失败,因为在他们看来,失败就是吸收经验的机会,自己还可以重整旗鼓。

想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可以在面对失败感到焦虑恐惧时,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并把回答写下来:

我可以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

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我怎么做才能改善结果?

假装努力的人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归因到外界;而成长型的人为今后的人生找经验,看自己在哪方面还需努力。相信我们可以学到经验,人可以进步,事情会变好,正是摆脱假装努力的关键。

4.计划一定要远大?错!巧用短视天性,实施具体计划

即便培养起成长性思维,确定了掌握目标,当人们定下学会吉他或掌握考研专业课知识的目标时,这样的计划其实仍是模糊的、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见效的。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天性就是短视,因为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身处于危险恶劣的环境,平均寿命都很短,短视的人注重当下的享乐,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得更有质量。这种天性保留在了我们的基因里,让我们在决定苦练苦学、在今后掌握一门技能时,仍会想着,在当下发会呆也过得挺舒服。

如果我们计划规划时做得不具体,比如只计划「这半天复习专业课」,但没有拆分成更具体的复习哪一门科目、每个小时分别复习哪些章节、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没有让我们有足够具体的指引和足够及时的反馈,那这样的模糊计划,就很容易半途而废。

好的计划,需要具备这几个特征:

具体且可观察。把需要做的事、需要完成的计划明确到具体、可观察的行为。「复习完这一章的知识点」或「把这支曲子练熟练」是具体可观察的吗?也许乍一听是的,但如果架起一台摄像机,它录下什么样的画面才能证明这些计划完成了呢?真正可观察的计划是这样的:「完成这一章的练习题,错误率在5%以内」;「练到弹这支曲子时没有错音」。

可分解为小步。根据进化心理学,我们会对很久之后的目标产生倦怠拖延心理,就不会真的投入努力了。如果我们把计划分解为小步,第一个步骤很快就能完成的话,那么完成这个步骤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就能进一步激励我们继续真情实感地投入努力。如果完成分解步骤时的奖励感不明显,还可以给自己设置一点额外的奖励。

假装努力的人,既得不到真实的成长,又会因为假装而感到焦虑。

所以,正视情绪,培养兴趣,转变思维,实施计划,跳出假装努力的怪圈,做一个对自己真诚的人吧。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144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5日 下午8:51
下一篇 2022年3月25日 下午8:55

相关推荐

  • 做电商运营有没有前途 电商运营能否长期发展

    做电商运营有没有前途?能否长期发展? 做电商运营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电商从90年代末开始起步,直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二十年,但是发展是十分巨大的。淘宝03年才开始成立,那个时候...

    2022年9月19日
  • 如何找到势能高地?

    今天我们继续讲关于财富你需要升级的第9个核心认知:势能差 上节课我们说到,你想要抓住未来的趋势,那么,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到有势能差的地方,然后站在势能高地上,这样,你就等于进入了...

    2022年3月23日
  • 每当变幻时,他念旧;每当念旧时,他只会抛弃你

    结婚十年离婚的c最近把有车有房、学历高又貌美的女友甩了。所有的人都替他可惜,没车没房没户口、净身出户的c为什么会放弃这样的女友? c说:“这有什么可惜的,那女孩是条件好,对我也不错...

    2021年1月20日
  • 懒得恋爱

    女人是最热衷恋爱的动物,若连恋爱都懒惰了,可知她的心境有多伤。 茉茉交了几任男友,始终走入不了婚姻,三十几岁的她满是焦虑:“我喜欢的,他不喜欢我:我想结婚的,他不想结,怎么总没有对...

    2021年1月11日
  • 如何用excel做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方程怎么做)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组数据在单因素或者多因素影响下结果的变化。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合理的预测。在excel中进行回归分析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绘制趋势...

    2022年5月30日
  • 男人最没诚意的十大表现

    1.这顿你请吧,或者咱们aa吧。 (聪明的男人会说:我把钱包落在办公室了,真不好意思。) 2.你自己回家吧,我懒得下楼了。 (聪明的男人会说:我有点感冒就不送你回家了,你自已路上小...

    2021年1月19日
  • 产品规划从哪几个方面(产品规划怎么写)

    编辑导读:作为产品经理,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很容易陷入“打地鼠”的困境,什么工作先冒出来了就先解决,反而延误了重要的事情。因此,产品经理一定要做好规划,思想走在行动的前面。本文作...

    2022年5月31日
  • 文/欧阳田sanding 在风云变幻莫测的社会中生存,会产生无数的念头。这些念头有的来自过去,有的来自未来,它们让我们的心绪常起波澜。因此,我们无法安住于当下。 冥想其实是一个技艺...

    2021年6月25日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报名(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资料)

    本文目录一览: 1、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怎么报名⌄? 2、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报考条件? 3、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报名网站 4、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什么时间报考? 5、系统...

    2022年10月5日
  • 你真的带好队伍了吗?做好这三条提升你的领导力

    带队伍才是特别辛苦的一件事,定战略你最多每年想一次,别老是想,平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你拿小本记下来,定期去想,对吧。搭班子大概你一年考虑两次左右,也不能整天那折腾,你大概每年要去...

    2022年3月13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