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疫情下降了吗
- 2、现在疫情还严重吗中国
- 3、中国疫情是怎么爆发的
- 4、中国疫情怎样了?
- 5、中国疫情2022又要爆发了吗
- 6、全国疫情啥时候结束
中国疫情下降了吗
下降了,中国内地日增本土感染者连续3天下降,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21日通报,20日中国内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6例,其中境外输入43例,本土12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81例,其中境外输入96例,本土485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截至20日24时,中国内地现有确诊3297例,累计死亡522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8644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571例,累计确诊23527例,无死亡病例。
中国内地日增本土感染者连续3天下降 中国传媒大学恢复线下教学
中国内地20日新增本土感染者608例(确诊 无症状者),连续3天下降。其中本土确诊123例,来自11个省份:贵州57例,四川28例,西藏13例,黑龙江9例,云南5例,天津、广东等6个省份各有3例或以下新增。
当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85例,分布在19个省份:西藏155例,贵州131例,黑龙江102例,四川27例,新疆11例,广西10例,湖北9例,天津和河南各8例,甘肃、青海等10个省份各有5例或以下新增。
截至20日24时,北京市已连续5天本土零新增。中国传媒大学发布通告称,从9月21日起该校恢复线下教学。线下教学期间“解封不解防”,仍将严格实施疫情防控各项规定。自9月16日24时起,中国传媒大学已解除学校临时封闭管理。
日前北京市出现3起京外输入引发的校园疫情,其中一起为中国传媒大学聚集性疫情。该起疫情始于9月9日,累计报告感染者和关联病例逾40例。疫情发生后,中国传媒大学多地被调整为中高风险区,学校实行临时静态管理,并全面启动线上教学。
贵州毕节市两地实施静默管理 宁夏再现本土疫情
贵州省20日新增本土确诊57例、无症状感染者131例,日增本土感染者连续3天下降。上述感染者主要来自贵阳市(16 62)和毕节市(40 69)。截至20日24时,本轮疫情贵阳市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1584例,毕节市现有本土感染者1378例。
据官方消息,贵阳市已连续多日社会面零新增,疫情传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已以县为单位,分级分类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毕节市本轮疫情始于9月3日,主要在织金县,首发病例为从外地返回人员。近几天来,织金县日增感染者波动下降,疫情形势也逐步向好。
但近两日毕节市又有两地出现疫情。据毕节市通报,该市七星关区日前新增2例确诊病例(夫妻),纳雍县20日又发现1名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当地决定从19日20时至22日20时对七星关区5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静默管控;从20日9时至23日9时,对纳雍县城区相关区域实施静默管控。
宁夏回族自治区20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例,均在中卫市。该区自始于8月上旬的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已连续数日无新增本土感染者。
中卫市21日通报,该市中宁县20日在社会面核酸筛查中发现4名阳性人员。疫情发生后,区、市、县第一时间启动三级联合响应,成立“9·20”中宁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前线指挥中心,启动实施静默管控、流调溯源、全员核酸检测、物资保供等8条应急处置措施。自20日11时起,中宁县已实行静默管理。
四川内江部分地区恢复正常秩序 遂宁市发现本轮疫情首例感染者
四川省内江市20日新增本土确诊9例(另有2例无症状者转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日增本土感染人数继续下降。
内江市21日通报,该市自9月15日采取社会面清零攻坚行动以来,有效阻止了疫情传播蔓延。从14日起,该市阳性感染者检出数量持续下降,近3天社会面零新增,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省、市专家综合研判,从21日12时起,该市部分区域梯次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四川省本轮疫情逐步好转之际,该省又一地出现疫情。遂宁市20日新增本土确诊4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
遂宁市21日通报,在20日发现本轮疫情首例感染者后,该市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病例1的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6,为四川省和周边省份的主要流行株,但其感染来源不明,存在较高的社区传播和疫情扩散风险。为迅速阻断疫情、严防外溢,当地官方呼吁全体市民非必要不离遂,减少一切非必要人员流动。
黑龙江佳木斯城区延长静默管理7天 黑河疫情有社会面传播风险
黑龙江省20日新增本土确诊9例、无症状感染者102例,主要来自佳木斯市(8 92)。
据佳木斯市通报,18日至20日,佳木斯市3天内已发现本土感染者147例。该市本轮疫情病毒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扩散,佳木斯市决定自21日5时起,延长该市城区静默管理7天。
黑龙江省黑河市20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均在主城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核酸检测中发现。9月8日以来,黑河市共报告本土确诊1例、无症状感染者41例。
黑河市21日通报,当前,黑河疫情社会面存在较大传播风险。经综合研判决定,自21日零时起,爱辉区城区实行三天静默期管控。
现在疫情还严重吗中国
不严重,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疫情还是可控的,境内本轮疫情整体向好,但这两个地方近期病例突增,不过也不可以掉以轻心。截止2022年09月26日17时,共有高风险地区733处,中风险地区898处,低风险地区368处。本轮疫情首个病例为非闭环管理的重点人群中发现,其余均在管控人群中发现。经基因测序为奥密克戎ba5.2进化分支,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传染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目前传播力最强的流行株之一。
中国疫情是怎么爆发的
流调溯源结果显示,武汉疫情后的四十多起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输入造成的,我们需要在“外防输入”上下更大功夫,加强口岸城市的源头管控,加强入境人员、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等风险防范,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控措施,织密扎牢外防输入防线,外防防住了,就不会有内部的反弹。
中国疫情怎样了?
新京报讯 9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个人微博发布长文,解读今冬全球新冠疫情形势等。以下为全文: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新冠疫情结束曙光已见,呼吁各国继续努力;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欧盟医管局表示,欧洲新冠疫情尚未结束,将继续加强新冠疫苗接种。这些信息,既让人兴奋,又让人迷惑。究竟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如何?
1. 准确解读,全面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谭德赛总干事传递的信息,让大家看到了战胜新冠的胜利希望,但他的后半句话,应该更为重要,他是在强调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实施新冠防控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这一信息的主要依据是,近期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已经明显下降。
全球新冠死亡人数按照周为单位统计,自2020年3月下旬以来,最低的是在今年5月30日、6月5日、6月13日三个统计节点,连续三周每周的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均低于1万人,波动在8881至9374例死亡。而今年9月5日、9月12日两个统计节点,虽然相比上一周的死亡数呈现下降,但死亡绝对数仍在1万例以上,分别是11836例和10102例。
总体来说,新冠死亡人数呈现明显在下降。自今年4月18日以来,全球每周新冠死亡人数一直控制在2万例以下。而从2020年3月23日至2022年4月11日,新冠的每周死亡人数一直在2万例以上,其中60%以上的每周死亡人数都在5万例以上,最高时突破10万例。与全球五波新冠报告病例数疫情相对应的每周新冠死亡人数峰值分别是第一波2021年1月18日,周死亡数102122例;第二波2021年4月26日,周死亡数95822例;第三波2021年8月23日,周死亡数71339例;第四波2022年2月7日,周死亡数77170例;第五波2022年8月8日,周死亡数17766例。
上述数据说明,新冠对人类的死亡威胁,明显减少。
如果大家把侧重点都放在谭德赛讲话的前半句话,而忽略后半句话,目前显现赢得战胜新冠的胜利曙光,就很难在短期内变为现实。应该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需要继续努力做好新冠防控工作,才能尽早实现结束新冠疫情的愿望。
欧盟医管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在欧洲尚未结束,呼吁欧洲各国应继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应对新一轮疫情做好准备。
中国有句古话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胜利,越要加倍努力。
2. 造成一波波新冠疫情流行的主要动力
决定全球新冠疫情一波一波流行的主要动力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病毒变异、人群聚集和流动、环境因素。
从病毒方面来看,病毒的变异,使得其传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发生了变化,这是造成新一波疫情传播的主要动力之一。
从人群方面来看,人口密集、人员聚集、人员流动频率快、流动范围广,是形成新一波新冠疫情传播的人群动力因素。
从环境来看,主要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等,影响着新冠的传播流行。
全球新冠第一波疫情发生在2020年的冬季,主要原因是冬季节假日多,造成人群聚集增加和流动增加,同时环境因素又是冬季寒冷,人们聚集在密封、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室内。
第二波疫情和第三波疫情发生在2021年春末夏初和秋季,主要由变异毒株delta造成。
第四波疫情跨度较大,发生在2021年冬季至2022年春季,主要是受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冬季节假日人员聚集增多和流动频繁、以及冬春季寒冷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五波疫情发生在2022年夏季,主要是受到奥密克戎新变异毒株的影响。
3. 今冬疫情形势的三种情景
今冬新冠疫情的趋势还很难判定。不过,疫情走势有三种可能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疫情在当前的形势下继续向好,虽然不大可能在今冬实现新冠疫情结束,但新冠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将继续下降。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不到30%。
第二种情景是维持或小范围波动于当前的疫情状况,即今冬的新冠发病人数每周波动在3万至5万例,每周新冠死亡人数波动在1-2万例之间。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存在,概率约在30%-50%。
第三种情景是今冬将出现全球第六波新冠疫情流行。出现这种情景的可能性比较大,概率约在50%以上。判断依据有三:一是当前的全球疫情形势依然处于高位水平流行;二是很快进入冬季,即使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仅人员聚集和流动,加上冬季环境,就足以将当前的疫情数推向新一波流行;三是根据过去近三年的病毒变异情况来看,还不能排除出现新变异毒株的可能。
尽管出现第三中情景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但今冬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估计不会很大。依据有三:一是全球疫苗接种持续向好,接种率继续不断提高;二是前五波疫情已经造成人群中最弱的那部分人死亡,剩下的部分对新冠的抗击能力相对较强;三是从过去的疫情防控中总结了经验,加上新治疗药物的应用,卫生系统更有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新一轮疫情。
中国疫情2022又要爆发了吗
中国疫情2022又要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我国对防疫工作做得较好(外控内防),针对不同时期的病毒变异作出了不同版本的防疫措施。其次,国内多数人都打了疫苗。
全国疫情啥时候结束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国内已经连续多天没有新增本土病例,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比较乐观。特别是到了三月份春暖花开,疫情会进一步平缓。”
自2021年2月22日起,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疫情风险等级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同时截至2月23日,连续9天没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综合分析,今年整体的疫情防控形势都会平稳趋好,目前国际疫情稳步趋缓,国内已经实现了常态。”张伯礼院士进一步表示,所谓拐点就是国内没有连续新增本土病例、没有高中风险地区,常态化防控疫情,有序地复工复学,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也有人表示,虽然现在疫情已经控制住,但还是心有余悸,很是怀念疫情之前的那种生活。张伯礼院士表示,“这一天不会太远,估计年底疫情会更加常态化,能很大程度地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