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写作要注意些什么? | 初欣运营网-ag真人手机版-ag真人试玩平台

这些年,我在学新东西的过程中养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学东西之前,别着急,先弄清事物的本质和基本玩法,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底层逻辑,多去分析别人的优势,然后再进行对标,一步一步慢慢学习,不图快,只图稳,每天进步一点点。

但是,很多同学没有这样的意识。有的人很早之前就想写作了,有的也可能断断续续写过一些文字,而最终没有坚持下来的原因,一般都是过早地掉进了写作路上的大坑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新手在写作当中最容易遇到的写作误区,然后我们一起来避开这些坑。

新手写作应该避免的四个大坑:

第一,没有公开写作的意识;

第二,严重自嗨;

第三,盲目追求日更;

第四,只埋头苦写,不对标分析。

误区一:没有公开写作的意识

很多同学在听完课程后,好不容易磨出了一篇文章,也不敢发出去,怕写得不好挨批评,或者认为没必要去迎合别人而分享出来,所以文章愣是成了私密日记和心情随笔。这是很不正确的。

因为公开写作是带有传播性的,而且是有力量和影响力的。但私密写作就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别人看不到,更感受不了你要传递的思想价值。

其次,公开写作会让我们成长更快,比如,文笔磨练得越好,受众范围也更大。因为只有你公开写作了,才会接收到外界的反馈意见。写好了,会受到读者的鼓励和认可,自己就会更有动力,认真推敲,打磨出更好的作品。反之,写得不好,可能会收到批评的意见,或者发出去的文章压根没人看,那也是一种反馈。这些都会督促和暗示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努力修正,下次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但如果你只把写作当成一个自我情绪的发泄口,那就算再写个十年八年,也都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和进步。

当你有公开分享的意识时,无形中便增加了写作压力,也提高了自己对写作的要求和标准。比如,你会考虑到文章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语句是否通顺,搭配不当或错别字等问题。但私密写作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因为你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自己能懂就行了。

举一个我个人的例子,到现在我写作已经有八九年了,前些年基本都是在本子上写随笔,记录自己的一些生活感悟,但因为接受不到外界的反馈,我的成长就受到了局限。而当我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公开写作时,综合读者的各种反馈,如阅读量,点赞评论和转发量等,我慢慢发现了自己的擅长点,同时也有反思不足,以更好地提升和改进。所以,我才一路走到了现在。

文章发出来分享后,你会收到不同的反馈。借助外界的反馈,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逐个解决,可以让我们更有方向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而且如果写得好,那就更有动力驱使自己长期坚持下去了。

写作精进的根本在于,你可以得到来自世界的真实反馈,然后你的思想和认知会在逐步提升,向更高的程度改变,从而形成了更独特的思考。

所以,要保持公开写作的意识,认识到它是你与这个世界和他人公开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可以帮你链接高效的人脉和资源。这是公开表达和分享的力量。

误区二:严重自嗨

很多新手在开始写作时,为了赶进度,上来就开始凭空写。这就很容易导致自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全然不顾读者的感受。

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文章中有没有这样的特征:全篇下来,写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故事和碎碎念,基本上是自己看得懂,读者不知所云。不过,写作初期的人绝大多数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忙着把自己丰富的生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统统直叙出来,导致内容多而乱,没有体系。同时行文多是大段罗列,内容经不起推敲,成文效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读者在读的时候很累,阅读体验也很差。

所以,这样的结果常常是作者容易自我感动,以为自己写得很好,而读者却一脸懵逼,内心无动于衷,最后退出阅读。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作者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心理感受。

所以要把自己想象成策划人,把自己的文章想象成一个产品,然后问问自己:我的文章写出来是要为读者解决什么问题?我要怎样写,他们读完才会有收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要有同理心,要引发共鸣,作者不能一味地自我表达。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写作思路变得清晰,又能更贴合读者的需求,并容易传播呢?

可以采取这五个步骤:选好的主题 找优质素材 列大纲 写初稿 修改定终稿

如果你想要更多读者阅读你的文章,就需要选择那些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但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也有限,你需要在自己擅长的和读者关心的交集部分找共同点。比方说,你的选题是职场,读者感兴趣,但你不可能把职场的事面面俱到啊,那就选你了解最多的,也是最擅长的内容,如写职场人际交往方面。

在找支撑主题的素材时,只要围绕你的核心观点,寻找正面或反面的事例就行,尽量可读性要强,可以从身边人的故事入手,书中,网上等都可以。

选题和素材大概清楚了后,就可以列个提纲,帮助自己梳理结构顺序和写作思路。接下来就是一句一段写出来,讲事情,亮观点。文章写完后,可以通读一下全文,检查下语句是否顺畅,有没有画面感,细节到位没;有没有出现错别字之类的问题,段落之间过渡得自然。你把存在的问题都标记下来,直到修改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写作不在于你写多少,而在于你能够走入多少人的内心。只要是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或者能改变读者的认知和行为的,这都是写作的价值所在。

误区三:盲目追求日更文章

写作中,每天写点东西是很好的,练练手。

但有很多初学者,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文章写的数量越多就越好,之后就决心定下日更的目标。甚至还有人专门建了日更群,每天互相监督,日更打卡。

这里我先限定一下日更的概念,这里我们提的日更是每天写成一篇文章。对于新手来讲,任务量有点大,时间一久,很多人会为了写完而写完,文章质量变得很差。

其实,日更只是一个手段,并不是我们写文的目的。写作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量,单纯凑字数。

有些初学者经常会问我:是不是每次至少要写 1000 字才算写作?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怎么办?既然我们追求的是质量,那么字数的多少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降低自己的预期,先从写好一段话开始,慢慢写好一个观点,进而写好一篇文章。

记得一句一段皆写作。你坐下来码上一千字是在写作;和朋友发微信聊天是在写作;给领导汇报工作是在写作。任何以文字形式输出的时候,都是在进行写作,都是可以练笔的时候。

日更,需要因人而异。像那些很有经验的写作高手,只要每天保持输入学习,或许就能坚持做得更好,而且质量也很高。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水平还达不到,有时候光是顾着修改和排版都忙不过来。

当你实在不想写的时候,也不要强迫自己,换换脑子,适当地放松,然后缓冲后再去继续写。

写作,重要的不是日更,而是如何才能让你的文章给别人带来价值,引发读者的共鸣。如果你肚子里没装多少墨水,那就每天保持大量输入,尽量不要逼迫自己日更,避免你的知识存量过度消耗。否则,不但会使自己的内容显得空洞无感,人也很快会被掏空的。

误区四:只顾埋头苦写,不对标分析

为什么很多人当时一块练习的写作,有的人后来就能输出价值量很高的文章,被更多人看到、评论和点赞。而你写的文字就没人看呢?这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勤奋吗?错。

本质上来讲,是缺乏:专业方法 刻意练习

我之前就有见过一个人写作写了将近 10 年,但苦苦坚持到了现在,他的写作水平几乎没什么进步,文章阅读量依然是没提上去。

所以你看,光靠个人埋头苦写,却从不花时间去研究别人的好内容,这就属于闭门造车式写作,成长肯定慢。而分析他们的选题、标题、开头、结构和观点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该怎么修正和完善,以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与市场的趋势相匹配,这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讲到了两个标准和四个原则。我相信这两段话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因为放到我们的写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两标准:

1.有一整套成熟的评价标准和高效方法

2.有一个能够给你布置训练作业和及时反馈的优秀导师。

应用到写作中:

1.有一套底层的写作检验标准和方法论

2.有一个能够让你具体如何操作训练和给出建议点拨的写作导师

四原则:

第一,明确你的高绩效的目标,我想要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第二,我们要尽可能找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第三,研究这些杰出人士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原因;

第四,就是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

应用到写作中:可以先确定你的写作目标,需要培养和提升哪些能力;然后尽量找写作这个领域中厉害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高手请教,查阅相关书籍,学习写作课程等,然后对照自己的写作状况,整合高质量的反馈,全面改进不足;接着,在慢慢研究写作领域中知名的自媒体人的文章好在哪里,是如何写出来的,又有哪些写作技巧或独特风格等等。最后,在掌握了这些底层的原理后,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不断进行练习,精进。

所以,大家平时要在写的过程中保持对写作技巧的学习,同时保持输入,每天对比同类型中的好文章,去分析拆解,学习和练习结合起来,这样做的进步速度才会稳步提升。另外,建议大家听完一节课,先不着急听下一节,而要反复听,摘出重点,然后去写作业,反思,实践。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79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16日 上午8:50
下一篇 2021年7月18日 上午8:01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