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选题尤为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选题的作用就好比军队的首领,首领的水平高,他带的军队整体素质大概率就高,行军打仗就容易取胜。我们很早都听说过:「擒贼先擒王」,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体现了首脑的重要性。
写文章也像打仗,你的阅读量好不好,可能在你还没落笔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因为选题不好,会直接影响文章的阅读量。高手写文章,一般都会找一个大众比较喜欢的选题,然后想办法从中提炼价值。但很多新手没有这个意识,只是埋头写,但从来不管选题,看着很努力,但缺少了思考。
到底如何做选题,文章才能让更多人愿意看呢?接下来,我将从四个纬度给大家详细地讲一下。
一、选题的受众范围要广
受众范围,就是指你写的话题,大概阅读的人数有多少。优质选题的受众范围都很广泛,也是之后成为爆款文的最要标准。
有的选题,本身话题性就很强,覆盖的人群数量大,如果作者再写得好,传播好,这就很容易被更多人看到。但也有的选题,可能你写得再好,阅读量也不理想,因为选题本身的受众面就很小。
比如,同样是写给北漂人看的文章,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北京,有 2000 万人假装在生活》,有超过 700 万人阅读。另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北漂的年轻人,生活过得有多难》只有几万人阅读。
为什么同样话题的文章,阅读量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问题就出在选题上。第一篇讲的是北京,有 2000
万人假装生活,这个主题的阅读群体几乎涵盖了所有居住在北京的人,且这个群体有 2000 万,又用了「假装」这个带有情绪的词设置悬念。但第二篇的阅读群体就少很多,针对于北漂的年轻人,而且生活难也是大家都能想象到的。所以,第二篇的阅读量根本没有办法和第一篇相比。
现在,我找三篇文章的题目,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然后将阅读量从高到低进行一个排序。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管理的本质,是激发潜能和善意》
大部分同学应该都会按照我给的这三个顺序去排的,可能前两个有排反的,但基本都差不多。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在不知道内容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大概地猜出阅读量的顺序,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选题好了,就成功一半了。而选题的成功就取决于读者的受众范围。很显然,第一篇的受众范围会更广一些。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换工作,跳槽,从体制内辞职,想出来创业,或加入创业公司,但又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是这些年来的现实。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预测当今经济发展趋势时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所以,这个时代,是注意力争夺的时代。你的写作选题不好,受众面窄,那就没有办法抢夺读者的注意力,即使是你内容写得不错,也难以实现有效的,广范围的传播。
二、戳中人的普遍痛点
什么是痛点?
在我看来,痛点就是恐惧,用户害怕的,内心又渴求改变的地方。
医生如果不清楚病人的痛点,就不能够对症下药;产品经理如果不明白用户的痛点,就做不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软文创作者如果不理解读者的痛点,就销售不出读者会购买的东西。
比如,销量一度打破可口可乐帝国神话的王老吉广告语:「怕上火,喝王老吉。」挖了中国人普遍的痛:上火。因为人们吃火锅怕上火,吃辣椒怕上火,天气干燥也怕上火。
这些都是普遍人的痛点。但也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痛点就是不舒服,不满意。其实还得看这个不满度有多大,会不会让他恐惧。能造成恐惧的,才是痛点。
同样的道理,写作的人也是要抓用户的痛点,并且满足他们内心对痛点的需求。所以,选题要直击读者内心的大痛点,反之,不痛不痒,那读者看了就会无感。
在王老吉广告最火的时期,一位号主曾写过一篇爆文,题目为《怕上火,难道你就不怕肾衰竭?》,这个选题就抓住了人们一个普遍的大痛点:对肾衰竭的恐惧。类似穷,病,苦等这些主题,都属于痛点,促使人内心恐惧,敏感。因为普通人离不开生老病死,大多数也都在遭受着穷困苦难。正如那句话所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所以,这样的选题自然会戳痛人们内心对疾病的恐惧。
插座学院有篇文章为《35 岁被清退,还是基层员工:这 8 个问题,你越早明白越好》,讲的就是现在人们对中年危机的恐惧。国内许多企业都存在 35 岁定律,这个阶段的人,面临着职业瓶颈期,家庭生活的重压,身体透支等问题。如果 35 岁之前,还是做着基层工作,那很可能就是公司「优化」的对象,将被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所替代。所以,二三十岁的人看到这样的文章后,就会忍不住点进去看,因为这是人们普遍的痛点。
在选择一个优质的选题时,你要想到,这个话题能戳中多少人,有多少人看了后会感到恐惧和敏感。
另外,关于如何寻找人们普遍的痛点和需求?可以结合一个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别是从生理、安全、社会、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这五个纬度来考虑的。
大家写的主题,对照下需求理论,找一下是哪一个类别的需求。
如果你找的是第一个生理需求,比如,吃饭,睡觉,健康,两性等主题,很容易联想到外卖,熬夜,疾病等衍生话题。于是,就可以写关于这几个衍生话题的文章,很多爆款文也是这样产生的,如《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熬夜的人更容易得癌!那几点睡觉才算熬夜?》
三、巧用热点事件赋能
很多人写作为了争夺读者的注意力,喜欢追热点写文章,这其实是有必要的。因为靠近热点,写大家关心的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比如 2016 年,热度有知识付费,17 年是区块链,18 年是抖音。秋叶大叔曾说过:「追热点,专业的名词叫借势营销。我们一般叫蹭热度,是让文章阅读量快速上升的法宝。」
确实是这样的,热点事件本身就自带流量,是同一个时间段内很多人都关注的事件。所以,巧蹭热点,可以最快限度地争夺读者的注意力。即便是你写的内容没有以往优质,但只要你热点蹭好了,就能赶上一波流量。如果写得再好,那成为爆款文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但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一点,一定是巧蹭热点,让热点成为一个引子,或者说用来论证你某些独道见解的事例。而不是就围绕热点本身写热点。如果是这样,那你就别瞎蹭热点了,对读者的价值不大。因为这就像新闻报道,他们本可以在任意一个网站上看到的。
比如,前阵子的微博热搜,传来双宋离婚的消息。当天作者 spenser 就立马蹭了热点发布一篇文章,题目为《比双宋离婚更可怕的,是对离婚习以为常》。这篇文章的核心主题是「如何看待婚姻」,除了开头几段蹭了下双宋离婚的热点外,后文的几个部分完全没再提二人离婚的事。因为作者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内容,只是话题和热点相同,刚好能巧蹭热点来赋能,让思考价值传播的范围更广一些。
记得,热点具有时效性,所以蹭热点速度一定要快,而且持有正确的态度,传递观点要新,差异化。
那么,具体如何蹭热点事件呢?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百度搜索、微博热门话题、实时热点、微信指数等很好的预测热点事件的工具。当然,还有一部分热点我们能提前预知到的,比如,法定节假日的相关话题,一般会是抢票回家,人流量大,车辆拥堵,催婚,城乡差异。还有双 11,双 12 购物节。以及大学考四六级,毕业季,考研就业,或热门电影首映等。
接着,写一个热点话题的一般步骤:
1.检查热度,选一个更热的话题,方法同上。
2.筛选出用户关心的核心话题,图文,视频都可。
3.找到多个你想要的切入点,比如看高赞留言评论。
4.了解其他写作者在普遍阐述的观点。比如,自媒体大 v 是如何写爆款文章的主题。
5.结合优势确定一个写作的主题,结合自己可以考虑的留言视频等素材,确定最终的主题。
这是根据热点选取最后主题的几个通用步骤,大家课下可以小练习一下。
四、提供多维度的稀缺信息
强调过很多遍,写作是为了创造价值。
怎么创造价值?就要求作者要从不同的视角,提供多维度的稀缺信息。
在《稀缺》这本书中也有写到:「当稀缺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对稀缺的感觉会萦绕在我们的大脑中挥之不去,从而影响我们所关注的事物,影响我们对选择的权衡,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并最终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写作也一样。从不同的视角去进行独立思考,然后所传递出来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信息。稀缺信息即新知。广泛而言,也是别人做不到,只有自己能做到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是人脉或者独到洞察等。
而大家写东西,最怕的就是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如果你能从普遍的选题中提供一些稀缺信息,那我觉得读者还是有理由继续读下去的。
其实,我们前边讲到的蹭热点事件,如果在热点事件发生一个小时后,能够立马发出深度报道,领先同行两小时,这就是能力的稀缺。
所以,大家在写这个选题的时候,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观点是独一无二的吗?
比如,以下这三篇文章,就利用了名人稀缺的信息:
《俞敏洪:我整整自卑了 10 年,自卑比狂妄更糟糕》
《刘强东:大学一毕业我就知道想要有所成就,我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梁文道:996,买断了工时,买不到灵魂》
那么我们自己在写作的时候,其实比写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也是我之前给大家讲的,文字是媒介,而核心是思考,写作就是将我们的思考用文字展现出来的过程。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在写作之前,在选择话题之前,要多动脑筋,选择高价值信息,输出高价值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