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峄县富有传奇色彩的佛教名刹---西集普照寺
- 2、西集镇的历史文化
- 3、西集属于哪个地方
- 4、西集镇的基本概况
古峄县富有传奇色彩的佛教名刹---西集普照寺
在山东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西集村村西,有一座千年古刹,叫做普照寺,当地人都叫做大寺庙。这是枣庄市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佛教名刹之一,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普照寺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581-604),金大定年间(1161-1189)曾扩建重修,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达到最大规模,占地一百余亩。寺院坐北朝南,西集龙河从寺前缓缓流过,数层台阶,深入河底。寺庙门前的龙河碧波荡漾,两岸芳草萋萋,烟柳拂堤,环境十分幽美。
据史料记载,普照寺当年有檐门三间,左右有跨院,跨院有配房。四大天王守护两侧,院内五间大殿雄浑壮观,殿前檐廊下竖立四根雕刻着盘龙的青石立柱,高约3米,雕工精细,造型逼真,精美异常。
大殿内观世音佛像泰然安坐,十八罗汉姿态各异。大殿东侧为沧浪殿,供奉着水神,西厢房三间,祭祀着关公。寺院内古木参天,碑碣林立,烧香礼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十分旺盛。
如今寺院仅存五间大殿,殿檐下大门两侧的墙上,镶嵌着两块明隆庆年间翰林学士贾三近题写的碑刻,至今点画精美,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右侧的题刻为楷书,左侧题刻为行书。
右侧碑刻文字为:
游普照寺诗一章,有序。峄西暨(即今西集)普照兰若,岁久倾圯,主僧圆泰与比丘众及诸檀越,共谋修茸,新兹废宇复成宝坊,信义举也。嘻!黄花翠竹,俱是菩提;一草一木,皆属功德。惟具善根者能知之。
一自传灯后,开山直到今。祗园金作地,宝界玉为林。
有相非真相,无心是道心。人天成胜果,千古度迷沈。
万历癸未岁十月之吉,峄如如道人贾三近书。
左侧碑刻碑文如下:
予春初过普照禅室,识僧圆泰者,性根简澹,洞悉禅旨,矫然一角,似非世之紫衣者流。早尝遨游五岳间,今复归栖旧庐。其地幽涧泉清,高峰月白,似得佛法大意者,因再为一诗与之。
闻说西方士,频年转法华。看经翻贝叶,谈偈落天花。
鹿苑阶前地,恒河掌上沙。本来身具足,何用觅三车。
万历癸未十一月朔日石葵贾三近书。
据《明史·贾三近传》记载,贾三近(1534-1592)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主人、兰陵散客等,明隆庆进士。山东峄县(今枣庄市峄城区)人,曾任光禄寺卿、都察院俭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1592年7月29日,因背疽发作而逝,享年59岁。贾三近一生著述颇丰,但多有散佚,他组织编写的《峄县志》,是峄县第一部县志,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史料。
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后,贾三近由南京光禄寺卿任上解职在家闲居。5年闲居期间,他为撰写《峄县志》,考察山川河流,遍访乡老耆旧,悠游于泉林之间,足迹踏遍了峄县及周边。在普照寺结识了住持僧圆泰,二人交谈,十分投机,以后便时常往来,甚至住在寺里,与圆泰纵论佛理禅旨。普照寺大殿檐下大门两侧的墙上镶嵌的两首诗,便是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季到普照寺时,应圆泰长老的邀请而专门题写的。
大殿后面还保存一块清代道光年间的碑刻,碑额篆书“龙河精舍”四字。“龙河”,即指今西集龙河,“精舍”是寺庙的别称,即普照寺。碑上款题《龙河精舍记》,碑文出自滕县人王东槐之手。
王东槐(1801年--1852年),字荫之,又字树声,号次屯,今滕州盖村人。清道光进士,做过咸丰皇帝的老师,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南衡州知府,署福建按察使,湖北盐法道等职。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岳阳(一说武昌),城陷。王东槐挥剑叱其弟逃亡,其女投井身亡,王偕妻萧氏对缢而死。后诏赐骑都尉世职,谥文直,著有《王文直公遗集》。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龙河精舍》碑刻的碑文为:
宇内凡山水灵秀处,多为梵宫所占。是盖释子选佛之场,而非儒生谭道之场也。然而深心潜学之士,入山唯恐不深,其踪迹类与方外人伍,丛林宝刹往往有古人读书处。其何故?与人之处世,纠牵纷扰于尘埃俗务中,则胸怀比日以锢滞,性灵比日以湮塞。故当决然舍去,自处于宽闲寂寞之境。林泉共其徜徉,烟月资其啸傲。夫然后其会之也远,其遇之也真。及其发为文章,亦将超然远绝,若云中鸾不知尘埃为何物,此崖必乞灵于梵呗,而山水之滋夫人心着,非偶然也。峄治西北六十里,有普照寺,亦山水灵秀处也。寺后辟地一区,为堂三楹,左右翼静室,二短垣绕之,荫以嘉木。旧为乡人士论文谭艺之所,继经久废。道光乙未秋,好事诸君子起而葺之。招余与同志七人读书其中。余为颜曰:龙河精舍,盖以精舍胜概,尤在龙河也。龙河发源巨梁山,蜿蜒曲折环峰而下,遥寺门汇于薛时,当山涨爆发,飞龙螭吼,蛟鼋轰雷,激电顷刻万状,曲江涛不是过也。又或芳草被岸,烟柳拂堤,三五钓童,时垂纶晴波间。桃花片片与鱼沫相上下,仙源境界仿佛似之。洎乎木叶脱寒,流清月明,而沙白岸高,而谭虚宵分,罢读听断水衔石子,淙淙然若鸣琴戛止,更令人超尘外想。余乃俯仰而欢,以为此偏隅之秘藏,实天地之假余(碑原缺损,后人揣补之)以至文也。会与诸同志,得以论文谭艺于此,不亦厚幸矣哉。虽然余之处此,亦不过如春泥鸿爪,翩然且去也(碑损,后补)。望乡人士反求自得,探造化之真情,博万树之奇趣,以之疏瀹其心。扩充其学,奋发其藻,彩辉映于龙河巨梁间。则此精舍之修,当不徒为山水壮景色已也。不然精舍亦释子选佛之场耳,又何与儒生事哉。
乙酉科拔贡候选教谕古滕王东槐撰 郡廪生古滕满金城书。
这篇碑文主要记述了普照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寺庙概况以及当时的维修经过,为研究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 历史 价值和人文价值。
据了解,作此碑记时,王东槐正以拔贡候选教谕身份在家赋闲。王东槐在入仕之前,曾考中拔贡,任滕县候补教谕一职。当时西集有一位秀才姜开成,为当地大户,久慕王东槐学识渊博,遂重金聘其来西集教授子弟,地点就选在普照寺。当年寺后有闲房数间,原是乡人士子谈诗论文之处,后一度荒废,姜秀才等人出资将其修缮,王东槐和七名弟子便在这里读书。第三年七名弟子全部考中了秀才,而寺里一名整天拄着扫帚在窗外偷听讲课的小沙弥也考中了秀才。这就是王东槐普照寺授徒“教七中八”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普照寺被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作为战地医院,由被誉为“黑煞神”的总队军医处长褚雅青同志兼任院长。1938年6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成立不久,总队政委何一萍同志在反顽斗争中不幸身负重伤被运送到普照寺,虽经褚雅青等全力抢救,但终因何一萍同志伤势过重当夜就牺牲在寺内。后来,普照寺又成为日军的据点,司令部便设在大殿内。
一九四三年,伪峄县第四区区长韩乐悌又在普照寺安营扎寨,并在西集附近的冯庄、刘庄相继设下据点,有武装二百多人,直属峄县伪军大队指挥。
一九四四年春,韩指挥普照寺据点出动伪军二十多人,到露水崖去抢群众的耕牛。被我双山县县大队在新河东火山脚下打了个伏击战,俘虏七人,缴获机枪两挺,韩乐悌一连数月龟缩在普照寺据点里不敢出来。
一九四五年冬,我军在阎村歼灭了申宪武,途经普照寺进攻齐村时,韩乐悌慑于我军威力,不战自溃,主动放弃普照寺据点,带领残兵败将投靠枣庄的大汉奸王继美,继续与我为敌。直到一九四六年枣庄解放,才被我军逮捕,并于同年八月在马庄松林里被枪决。
解放后,普照寺一度成为西集镇的面粉厂。“文革”时期寺院内的古树遭到砍伐,碑碣被砸坏流失。
近年来,西集镇突出“促进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主题,总投资7000万元,对龙河河道进行治理,同时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重新修建了普照寺大殿、院墙、山门,并在寺院门前新建了文化广场,使龙河风光更加秀美宜人,也使普照寺这座古峄县的佛教名刹重现了 历史 的辉煌。
西集镇的历史文化
两千年白驹过隙
经历过盛世繁华的千帆竞发
也经历过金戈铁马战火频仍
如今她意气风发
成长为一片充满希望的东方绿谷。
历史记载:“……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极言通州经济之繁盛。繁荣的经济是通州运河文化产生的沃土。西集地处通州东南部,西、南依大运河,深受运河文化薰染。
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生于斯,长于斯。他用饱蘸运河风情的笔调写道:看!金色的运河滩,谷子在秋风里摇摆着凤尾似的穗儿,扑籁籁响着的鲜红的高粱,感到疼痛似地甩掉了爬上尖端的小螃蟹……黄金色的向日葵,发散着浓郁的香气……
近年来,通州区为弘扬大运河文化,通力打造“运河文化产业带”,西集镇是产业带重要的辐射区域。运河文化浸润下西集镇,将成为京通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西集属于哪个地方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北京市通州区下辖镇。
西集镇地处通州区东南部,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香河县蒋辛屯镇为邻,南与_县镇为邻,西南隔北运河与张家湾镇相望,北和潞城镇相接,东北与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镇为邻。
镇域面积91.4平方千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集、郎府2乡属通县第三警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为通县人民政府驻地。
西集镇地处潮白河现代冲击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并有京杭大运河环绕镇域。新批准的《通州新城规划》将西集镇定位在“通州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西集镇交通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津公路(103国道)、通香公路穿区而过。
西集镇从镇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以“农旅结合”为抓手,将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途径。目前,该镇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西集镇的基本概况
西集镇,原名“双山堡”。自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放荒开垦,初成村落时,因介于驿马、少陵两山之间,故名“双山堡”。到光绪年间(1875—1908年),人烟稠集,改称“西集厂”。中华民国成立后,隶属巴彦县第五区。东北沦陷后,改为西集镇,1939年改为西集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西集区,1950年改为第四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西集镇。1958年7月,将西集镇和裕民乡合并为西集乡,同年9月改称西集人民公社,同年11月将原新发、安宁、丰乐3乡又并人西集公社。1959年4月,划分为西集、丰乐两个公社。1983年6月,撤销西集公社,恢复西集镇。
西集镇下设常兴、兴旺、春发、荣誉、繁荣、共同6个行政村。其中常兴村有8个自然屯,土地面积25000亩,是原山前村和常兴村合并而成。春发村有10个自然屯,土地面积24000亩,是原春发村、中山村、凌河村合并而成。兴旺村有11个自然屯,土地面积24000亩,是原兴旺村、新宏村、奋斗村合并而成。荣誉村有16个自然屯,土地面积29000亩,是原荣誉村、春裕村、文明村合并而成。繁荣村用13个自然屯,土地面积23000亩,由原繁荣村、前卫村、玉民村合并而成。共同村有9个自然屯,土地面积25000亩,由原共同村、长丰村合并而成。
原创文章,作者:初欣运营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6wp.cn/8378.html